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疫境中的選擇

新冠疫情持續,全港學生經歷長時間停課,網上教學雖能讓學生做到停課不停學,但對部分學生來說,特別是基層面對網上學習的困難,又缺乏社交支援,令學生壓力大增,還衍生一大堆家庭矛盾和青少年問題。停課令青少年感到孤獨、迷失、焦慮。疫情下,青少年犯罪事件也多了,有犯罪學家形容事件屬「疫情後遺症」,有青少年在朋輩影響下形成小群組共同犯罪搵快錢,有的純粹為貪玩或無聊而犯案。

疫情雖然在南蘇丹還沒大爆發,但「疫情後遺症」對經濟和社會同樣造成嚴重衝擊。南蘇丹實行全國停課後,學生等於完全停學,沒電沒資源下根本無法遙距上課,令家庭暴力和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在疫情爆發後停課的一年裡,通治鎮的未成年懷孕個案激增,包括我們聖柏姬達學校數個男女高材生,修女知道後差點哭出來。修女本來計劃家訪教學,實行停課不停學,但家訪後發現許多學生瘦了,停課令學生失去了一天裡唯一的一餐,糧價飆升把許多家庭推向極度飢餓。修女於是決定先集中防疫和扶貧工作,加上師生在停課後,為了走難和生活,有的回鄉,有的逃到難民營,有的不斷在鄉鎮間漂流,令家訪教學難以實現。

感謝主,我們在外漂流的學生,有些居然自發成為流動教師。

馬爾谷是聖柏姬達學校的高中理科生,喜歡學習,志願成為教師。因疫情停課,加上種族衝突持續,瑪爾谷跟許多學生一樣,跑到其他城鎮逃命。避難期間,他看見孩子在停課後,不是呆在家中,便是無聊在街上混,甚至參與暴力毆鬥,有女同學更懷孕了,於是決定成為流動教師,在屋外或樹下分時段小班授課。原來聖柏姬達學校雖然位於貧窮鄉鎮,卻是國內名校,學生出名品格良好,熱愛學習,英語能力強,於是一個小小中學生,吸引了鄰近的小孩子、中學生、甚至他的世叔伯,成為他的學生!感謝瑪爾谷和其他在外漂流的學生,為鄰舍當起流動教師;感謝留在縫紉組的學生,與我們一起車縫口罩抗疫;感謝所有在停課期間,為鄰舍出力、參與抗疫扶貧的年輕人。

面對疫境,復課無期,我們可以選擇以頹廢面對,停留在迷失裡;或選擇積極面,發揮我們的塔冷通,在困境中守望相助,關顧身邊的耶穌小兄弟。

面對疫境,我們是有選擇的。主內加油!

(刊於公教報2021.04.02)

(修訂於 10-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