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教友傳教士改變思維,消除滅貧絆腳石

早前我在教堂後的草坪採香草時,有婦女也在採野草,我問她用來做什麼,她說是吃的,家裡人多,糧不夠。

原來每年七、八、九月,不但是通治鎮的雨季,也是挨餓月,耕期過了,種也播了,但儲糧吃盡,眼巴巴看著未成熟的農作物,卻無法收割果腹,唯有吃野草渡日。能趕及五月早耕播種花生的,起碼八月可收穫花生填肚,可是今年許多人為了逃難而錯過早耕期,連生長期較短的花生,也要等到九月底才成熟,至於主食高粱更要等到十月後才可收割,糧價又因南蘇丹鎊匯價持續下跌而飆升,收入不足以買糧,只好挨餓等收成。

看著眼前不乏好土壤的通治鎮,務農畜牧皆宜,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南蘇丹這個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獨立九年後仍然赤貧如此? 是貪污腐敗的政權?還是無止境的軍民和種族衝突?都是,但不單是。

南蘇丹人似乎對苦難習以為常。他們久經戰亂,嘗盡飢荒,歷盡瞬間被洗劫,甚至家毀人亡的日子, 對未來從來不存盼望。他們習慣了過一天算一天,不積蓄,不儲糧,除了逃難幾十年早已失去謀生和籌劃明天的能力外,還因為『族內共享一切』的傳統觀念:南蘇丹人看種族大於部落、部落大於家庭、家庭大於個人。所以婦女就算辛勞耕作,也無法積穀防飢,只因一旦被發現家裡有餘糧,必定會被族人到訪吃光,或理所當然地帶走。

我踏足非洲服務之前,一直被 I am because we are 這個非洲式大同觀念所吸引。若果人人像初期教會的基督徒一樣,抱著赤子之心凡物公用(宗2:44), 把自己所有與他人分享,願意看輕自己,看重主內合一,不就是天國的臨現嗎?可惜人性軟弱,共患難捱過戰爭和飢荒的同族人,只能一起餓,不許別人飽,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辛勞工作反而被剝削,到頭來,人人得過且過,年年挨餓。

母佑會決定從教育入手,從婦女開始,除了把耶穌的愛通過婦女帶入家庭中,更致力幫助婦女自力更生,教她們務農縫紉,為孩子未雨綢繆,為明天儲蓄,甚至在校內為她們預留糧倉,餘糧能保存好,孩子就餓不死。

記得剛到南蘇丹服務時,常遇到小乞丐向我要錢。修女特別提醒我,除非特殊情況如救災等,不鼓勵直接給錢救濟,認為只會做成長期依賴,反而透過教育改變固有思維,明白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分享資源的前提,是共同承擔責任,以愛共享權利,各人必須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自年初至今,母祐會已積極為近人提供工作和培訓機會,包括:新校建築、校內種糧、縫製口罩校服、烘培麵包餅乾、斬樹斬柴製炭、及做小生意等。

雖然我們無法解決南蘇丹的貪污腐敗和種族衝突等問題,但我們可以從改變思維開始,消除滅貧的絆腳石。

(原文刊於公教報2020.11.29)

(修訂於 3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