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2020年農曆年肯雅信仰生活體驗

肯雅體驗之旅

陳倩盈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傳教士)

本年一月底的農曆新年,有八位教友參加了信仰生活體驗團,他們勞心勞力地為肯亞青少年朋友,安排了布袋設計活動,讓參加者在一個米白色小布袋上,自行設計式樣及著色。去年聖誕假期回港,出席籌備會議時,已覺活動吸引。當團隊抵達奈羅畢(Nairobi),與Guadalupe堂區的青少年,和我所服務的中學(St Aloysius Gonzaga Secondary School) 學生進行活動時,果然大受歡迎,甚至連堂區青年組的導師,及學校校長,都拋下工作,興高彩烈地為布袋添加色彩。眼見來自貧民區的青少年,在繽紛的顏料中,突破日常生活框架,展現無限創意,期盼他們能繼續為自己的未來畫出彩虹!

團友來自不同的背景,但在籌備工作及體驗行程中,彼此能坦誠溝通。他們齊心地安排活動,讓貧民區的青少年,有精彩的一天;又在奈羅畢時晴時雨的天氣下,互相扶持走訪貧民區,參觀民間組織服務團體。及後,在探訪難民家庭時,能耐心聆聽難民艱苦的生活,同心地為他們禱告,送上祝福。

在體驗的旅途中,團友以有限的人力物力,當然未能為貧苦大眾解決生活上的難題,但他們已盡力撒下潛力無限的「信望愛種子」,種子落在奈羅畢朋友的心上,也落在各團友和我的心上,等待聖神風動,發芽生長! 

我看到了上主的臨在

郭耀民

2020年春節,有幸在天主教傳信會的組織下,我們一行八人,參與了十天的肯雅信仰生活體驗團,讓我再次在生命中看到亮光!

一、裝備自己:在幾次的出發前準備聚會中,最深刻就是在衛生處約見醫生打防疫針,什麼的瘧疾、黃熱病、甲型肝炎、破傷風等等,花了二千餘元求了一個安心,幸好,整個旅程也鮮見蚊蹤,大抵這就是先要我們反省聖經十童女的比喻:「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瑪25:13)

二、祈禱就可以: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儘管準備多周全,也總遇上無法預料的事情,例如這裏最缺的是水,每晚的洗澡,便給我們很好的學習,水温時熱時冷、時有時無,就讓我們流行了一句話:你祈禱了沒有?祂不但考驗我們的信德,更讓我們明白祈禱的意義!「主,只要你說一句話….」(瑪8:13)

三、全校的一隻錶:這裏的物質短缺,是我們早已明白的。就在訪問一所學校,學生們手上都沒戴錶的,只有一位~他的錶是由學校供應,原來他就是負責在上下課時打鐘的!看見孩子的單純,看見他們對我們帶來東西的雀躍,我就慚愧,為什麼我們物質的豐盛,卻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呢?「我實在一無所缺」(詠23:1)

四、遇見一個個聖人:來這裏服務的不乏是由不同國家遠道而來的,其中我們訪問了德蘭修女的仁愛女修會殘疾人之家,他們有幾位修女和工作人員照顧共七十位智障甚或傷殘的成人,一切都親力親為,連洗衣機也沒有,所有床鋪衣物等,每天均用手洗!在這裏,我看到的每一位都是聖人!「你們要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依40:3)

五、上主的臨在:在大街小巷、貧民區、難民中心等,多天來我們看到的都是感人的情景,在這,感謝傳信會的傳教士倩盈,為我們鋪路,讓我們見證著一幕幕上主真實的臨在,讓我們更切實明白天主是愛。「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若一1-11)

回來了,甫下機,看到香港這全球先進富裕的城市,卻誰都活得不開心,搶口罩,搶購白米糧食,今天連廁紙也搶購了,我心裡便用旅途中感悟的一句話告訴自己:每刻和最快樂的自己在一起,對了,此刻,我心裡有主!

基具拉貧民窟中的體會 

林麗兒  

十天的肯雅之旅,就是在基貝拉貧民窟(Kibera Slum)給我留下最深的感受。

深入貧民窟,由狹窄的小巷走進服務機構,經過高低不平的泥濘爛地,在滿佈灰塵及垃圾上行走,跨過糞便臭味的污水渠,平時少做運動的我很怕跌倒,心裏就叫自己要放輕腳步加倍小心,沿路聽到天使(團友們)叫著小心凹凸,小心撞到屋頂鐵皮,在主的照顧下左拐右轉,終於到達了服務點~兒童之家。

破舊的課室,簡陋的辦公室,無遊戲機的活動室;黑漆的臉龐,凝視的目光、破舊的衣服,赤腳步行的小孩…都深深打動著我。

我們送上的一粒糖,一支水筆,一個笑容,一下拍手,為他們帶來了無限的喜悅和滿足~這是由他們靦腆神情、拘謹動作進而變成主動熱切的過程中,告訴我的。

反思自己,生活在香港,有著豐富的物質生活,可又曾做過多少善工呢?相比我們的這趟組織者,傳信會的傳教士Stephanie,她就在這貧民窟中服務了八年,太不簡單啊!在她的身上,我感到了上主的臨在,還記得,每次面對需要解決問題時,她總能帶著笑容從容去面對,這一刻,我特別想說,下次有需要,請找我!因為在你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主,在你快意的足跡中,我明白了,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瑪11:30)

感謝你,感謝主!

幸福不是必然的 

雲昌志

    懷着好奇心的我透過傳信會於農曆年間到肯亞去體驗在當地當福傳工作的傳教士陳倩盈姊妹和當地人的生活,她亦是我們一行八人信仰生活體驗團的領隊兼導遊呢。

    倩盈帶領我們到貧民窟內一個非政府青少年組織-Foundation of Hope,該組織的導師介紹中心的工作和抱負,盼望培訓青少年技能,讓他們可以在社會上有上游的機會。兩位較年長的女學員表情木訥,像要告訴我們談何容易呢!相反,當年幼的學員用上我們帶去的水筆繪畫和品嘗糖果已樂透半天。

    參觀仁愛會修女管理的一間殘疾人士宿舍是另一個給我極深印象的體驗,她們十餘人的人手去照顧七十多位嚴重弱智人士,見到他們自己處在一個空白的時空在躺着、被安排坐在輪椅上或被綁着,我內心的一種傷感和鬱悶感覺隨即湧上心頭;在香港的弱智人士要入住宿舍需輪候多時,非常困難,回想二十多年前同樣是患有嚴重弱智的胞弟就是找不到宿舍而要體弱多病的母親照顧,最終因併發肺炎去世。修女們的不離不棄,悉心照顧,院舍保持整潔,有條不紊;令我舒一口氣的同時感謝修女們的無私奉獻。

    總括整個體驗遊歷,實在開心和難忘,更體會到幸福不是必然的,要懂得感恩。欣賞倩盈謙卑的態度和福傳工作的付出,今後傳教士和當地人會在我的禱詞中。

「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

JORY LAU

這是我們基督徒的使命,大家信仰經歷都不同,我成為堂區福傳幹事,繼而被推薦成為福傳大使認識傳信會;人生就是不斷的摸索,讓我們開放自己的心去接受未知的將來;認識傳信會,讓我更希望了解傳教士的工作,決意參加這個體驗團;各團友來自不同的堂區,原來當中卻有不少是朋友間間接認識的,確是感恩,路上總算有點照應;由初認識到出發,大家都積極籌備,各展所長。

年三十晚,終於踏上10天的傳教士生活體驗。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的國度,當然有很多期待。行程當中所學習到、體會到的實在不少,奈羅比跟香港差不多,有繁華的一面,也有貧窮的一群。大家同時生存在同一地域上,生活卻朝不保夕,基本需要及醫療設施也欠奉,教學方面大多靠社區的慈善機構去支援。當中我們拜訪過幾個團體,服務對象包括孤兒、單親媽媽、病童、街童、貧民窟青少年、非洲難民及受助家庭等。雖然以香港人的生活標準來看,他們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甚至連生病也無法得到適切醫治,但從他們的純真笑容,就連一個自製的布袋,一張自己的畫,一粒微不足道的糖果,已經令他們開心一整天,相信心靈的慰藉遠比外在的需要更為重要。貧民窟的青少年期待為我們表演,分享他們的喜樂,堂區小孩更喜歡和我們交流;當中我結識了一位在貧民窟生活的女孩Christine,她是校內的模範生,本來已安排家訪,可惜因為她要參加服務生就職典禮,所以行程有所更改,我們選擇出席他們的就職典禮,並給予一眾服務生支持與鼓勵,他們希望將來成為建築師、醫護人員、教師等等,日後能為人民服務。Christine說她十分期待我們的家訪,這次未能成行她確實有點失望,但我們也交換了電郵,現在已成為筆友。

這次經驗令我發覺自己很多不足,羨慕他們擁有面對生活困難的勇氣,喜樂與平安得來不易,而傳教士的使命就是將天主的慈愛跟世界每一個角落的受造物去分享,尋找耶穌基督的影子。

『傳佈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啊!』(羅10:15)

尋找失去的一撇(丿)

Teresa Ko

今年農曆新年很特別 ,有機會踏足一個遙遠且從沒想過會踏足的地方 – 肯亞。出發前,傳信會安排了教友傳教士跟我們分享經驗。她問我們有沒有找到「我」字的一撇(丿)。中國人做字很有趣,原來「我」字缺少了那一撇,是個「找」字。是的,我們一生中都需要那一撇–那豐富我們生命的一撇。在還沒找到它以前,我們可能活得懵懵懂懂,不知道活著的價值。傳教士說,希望我們在這信仰生活體驗團中找回那失去的一撇。

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到陌生的肯亞。當中有兩天,我們分別到訪兩間學校,教學生用海綿沾顏料印在布袋上,製作獨一無二的布袋。我做義工的經驗不多,看見學生提起完成的作品,很快樂滿足的樣子,也感到欣慰。

另一天我們到訪貧民窟。隨著車駛進貧民區,經過的都是一間又一間破舊的鐵皮屋,遍地垃圾和污水窪。下了車,由貧民窟的當地民間組織負責人帶領我們走進貧民窟,沿路都是污水、垃圾、臭味。衣衫襤褸的小孩睜著好奇的眼睛,咧嘴笑著迎上來,爭著要和我們握手。民間組織負責人在那貧民窟長大,他在那裡開辦學校,教育那裡的小孩子,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找工作和生活。那天,幾位孩子和年青人為我們表演跳舞,又邀請我們起來一起跳,那破舊的課室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其後有一天,我們到訪照顧殘疾人士的修院。不得不佩服修女對殘疾人士的照顧。那班殘疾人士,是終年都要臥床、傷殘、癱瘓、經常無故吵鬧的一群,要每天面對他們,照顧他們起居,沒有無私愛心都做不到。

最後一天,我們到訪某修會開辦的街童收容所。父母日間要上班,有些沒有錢供孩子上學,有些又可能虐打孩子,孩子就只好走到街上,沒有人理,真可悲。而神父把那些男孩子從街上帶回來照顧他們。孩子在收容所裡一起玩耍,一起跳舞,很嘈吵。我相信神父要照顧他們都很費神,沒有愛心和耐性都做不到。

就是這樣,我在這八天旅程中接觸上述多位獻身服務的工作者和傳教士,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他們的愛和堅持。那兩天我在學校教學生製作布袋,初步體驗到服務人的心。服務有需要的人,使心靈得滿足,那失去的一撇,就是這樣找回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我」。而當你以為自己正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原來別人也在幫助你尋覓你自己。

這次旅程令我明白要找那一撇的重要性。那一撇其實是天主對我們的召叫。每個人的召叫都不一樣;我仍在探索自己的召叫,但我清楚知道:正如那些傳教士一樣,只有找到那一撇,我才能成為完滿的「我」。

體驗天國的真、善、美

談齊好

因為想了解傳教士的工作及生活,參加了傳信會舉辦的「肯亞信仰生活體驗之旅」。

坐了十六小時飛機,停了兩站,終於來到肯亞首都內羅畢。我們的導遊、傳教士陳倩盈已在機場等候。才踏出機場,我便知道香港的通識標準在這國度不適用。首先,海關檢查標準非常有彈性,機場外的防暴女兵塗上鮮紅唇彩可跟我自拍,繼而到停車場,原來行理並非由車尾也非由門口進入,而是經窗口搬上巴士。Expect the Unexpected!

第二天參加 Guadeloupe 堂區主日彌撒。對於非洲人來說是,彌撒是慶祝(celebration),個半至兩小時的彌撒打鑼打鼓唱著歌跳著舞進堂,神父舉起雙手唱歌,合唱團大聲歡呼,莊嚴得來熱情活潑,跟香港趕時間式拉丁禮儀很不同。書說傳教士能喜樂地生活在非我文化的人群中,不會用既有的標準作批評。修讀完神學的陳倩盈欣然入鄉隨俗拍起手來,魅力沒法擋。

聽說肯亞的貧民窟是世界第二大,車子駛經外圍久久未見終點,看著窗外的畫面,有點心寒。導遊說估計比三個維園大,而我們探訪的基貝拉貧民窟只是肯亞其中一個貧民窟,估計人口超過一百萬!當地人帶路,沿鐵皮屋及迷宮般的狹窄泥路走進去,沿路兩旁污水垃圾,空氣中充滿糞味,街童們赤腳跟著我們。之前看過《德蘭修女》的電影,現實環境卻比電影來得震撼,慾哭卻無淚。我們每行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好難想像修女如何每天穿著白色會衣微笑到來。來到Foundation of Hope,由一個本地貧民窟長大的青年回饋創辦的民間組織,街童們為我們表演,與我們一起跳舞唱歌,原本來做探訪的卻變成被招待的客人,繃緊的心才輕鬆適應下來,怕蚊蟲咬、用酒精液洗手之類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聽說陳倩盈初來步到就在這裡教書,作為香港的城市人,要跨越的何止是文化障礙。教宗保祿六世說:神恩中最大的就是愛;聖神自己是愛的賜予者;愛超越一切(格前13章)。在陳倩盈的臉上我看到一份美麗的愛及滿足感。得到快樂最好的方法是帶給別人快樂。

短短八天的肯亞服務,我體驗到天國的真、善、美。但陳倩盈作為與當地人一起生活的傳教士,又如何每天笑著面對這地方的陰暗面?例如遇上搬運工開出天價服務費、跑了半天口罩貨不對辦、的士繞路詐騙等不公義,香港人大多已怒火中燒,陳倩盈卻能處之泰然,帶著微笑且聲音堅定地處理,只付合理的費用,還感謝對方。在耶穌會的 St Aloysius Gonzaga中學活動時,許多學生都繪畫牙買加國旗,崇尚牙買加的自由與音樂,不喜歡肯亞貪污嚴重。外國的月亮真是特別圓!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被愛,想享受快樂,避免受苦,想先改變外在環境我們才能獲得快樂。或許除了教學、福傳及領導才能,仁慈與在任何環境下有隨遇而安的快樂也是傳教士的神恩。像聖德蘭修女說,我們不是透過言語,而是通過行動榜樣來為基督作見證。 

(刊於公教報2020年5月10日及17日)

(修訂於 01-1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