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2005年緬甸

籌款活動

教友踴躍回應緬甸信仰生活體驗團的宣傳,有兩團共9人於8月到緬甸。緬甸信仰生活體驗團的目標如下:

  • 認識緬甸教會
  • 瞭解緬甸人民的生活
  • 為緬甸東枝總教區(Archdiocese of Taunggyi)的褔傳小姊妹(Zetaman/Little Evangelizers)及準大學生提供短期進修課程
  • 體驗海外福傳生活

第一團已於8月17日回港,團員有深刻的體會。第二團亦已於8月22日出發,將於9月4日返港,請為團員祈禱,求主祝福他們旅程平安。

第一團團員於七月二十四日主日在聖若翰堂舉行籌款活動,以收集善款購買有關物品到東枝總教區。

體驗山區信徒生活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八月舉辦「緬甸生活體驗團」,讓本港信徒跟當地傳教士互相交流。

傳信會派出兩團共九位信徒,遠赴緬甸東枝(Taunggyi)總教區。第一團五位團員,於八月三至十七日到當地,為信徒團體「福傳小姊妹」(Little Evangelizers)及準大學生提供短期進修課程,教授聖經、英語、電腦及衛生常識,並探訪山區教會團體、孤兒及殘疾人士等。第二團已於八月廿二日出發。

返港後,首團團長潘恩榮八月廿四日對本報說:「當地修女稱我們為老師,實際上,她們才是福傳者的典範。這旅程教我如何活出基督。」潘氏曾隨傳信會到柬埔寨服務。

行程中,團員拜訪過當地的修女,了解當地信徒團體狀況。「負責福傳小姊妹的修女稱,成員並非單純去宣講,而是跟貧民同甘共苦,她們只帶一個薄薄的袋子入村傳教,期間住帳棚、吃野菜。」潘恩榮說:「緬甸分為多個部落,若村民排斥『非我族類』的傳教士,那傳教士只好到另一條村;她們亦面對疾病的威脅,近年共有七位當地修女及傳教士死於瘧疾。」

任職護士的潘恩榮,跟四十位當地「學生」分享衛生常識,他說:「我們的服務對象,大部份是準備入村傳教的年輕信徒和女修會初學生。她們學習衛生常識,以服務傳教點內的村民,以防止更多人受流行病——瘧疾所害。」

潘恩榮續稱:「香港團員都打了針、服過預防藥物才到緬甸,但當地物資匱乏,連基本藥物也不敷應用。修女問我:『如何把膠針筒循環再用,去護理更多病人?』在香港,物資唾手可得,這給我很大的反省。」東枝位於高原地帶,氣溫較為極端,他說:「故此團友回港前,留下了替換的衣服和所有成藥,贈予當地人士。」

團員阮美賢八月廿四日稱,她為當地傳教士的使命感所觸動:「福傳小姊妹跟團員分享傳教召叫。她們都很年輕,成員約二十歲左右。其服務精神,讓我獲益良多。」

首次到緬甸體驗生活的阮美賢說:「當地的人際關係可以很親密。即使我們體驗團要為當地人士預備每天的聖言講授,但我們亦很自在。那是個愉快的旅程。」

談到體驗團的生活,阮氏說:「團員利用自己的長處,跟當地人分享知識,有的教英文、有的教電腦。事前互不相識的團員都能合作無間,這是很好的傳教經驗。」阮氏本身是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成員。

七月底,傳信會到觀塘聖若翰堂介紹海外傳教,並舉行義賣籌款,用作是次傳教、購買醫療用品予東枝教會團體的經弓費。該堂區信徒潘恩榮感謝信徒的協助:「堂區教友很支持海外傳教,我們籌得的款項,是預期中的四倍。」(鄧)

轉載自《公教報》(2005年9月4日)

深入緬甸山區的青年傳道者

攀山涉水,深入山區,為貧窮的鄉村小孩提供非正規教育;以分享、唱歌、說故事等方式,與小孩及青年分享信仰、教授要理、聖經和其他知識;有時亦要照顧患病的村民...這些都是眼前五位緬甸東枝教區的年青女傳道員(zetaman是緬甸語,意謂被派遣的使徒或傳道者)以及東枝教區傳道女修會(Zetaman Sisters)的修女的共同經驗。

別以為這些傳道員年紀輕輕,只有二十多數便甚麼事也不懂,其實,她們已在鄉村服務了兩至三年,有些剛從鄉村回來作短暫休息,然後再入村服務;另一些則在服務過程中確認自己的召叫,決定加入修會,以修道人身份服務貧窮人,現在是辨別或望會階段。她們來自不同的村落,與其他三十多位教友傳道員及修女同被安排參與一個由筆者等五位香港教友安排的短期課程,因而聚集在東枝傳道女修會的培育中心。因緣際遇,筆者才有幸認識她們,聆聽到她們的故事和生活經驗,以及與主相遇的經驗。

追隨耶穌,為最貧窮的人做一些微小的事

服務他人需要基本知識和技巧,所以她們都在服務前接受了三個月的訓練,期間要學習聖經、要理、音樂、基本衛生和醫療知識,及如何照顧病人等。然而,離開家人跑到老遠的陌生鄉村與村民一起生活,從事教育兒童和照顧病人的工作,絕非一般的義務工作,亦不是單憑霎時的衝動或熱誠可以維持經年的。推動她們的是那不滅的實踐信仰心火;她們立志追隨耶穌的步伐與貧窮人在一起,將基督的愛帶給他人。

「我希望像耶穌一樣向貧窮人傳播喜訊」,平時較文靜的Jeromena 以堅定的口吻說;「做天主屬意我做的事,就要學習耶穌的榜樣」,另一位二十出頭的傳道員Stella亦懷著相似的出發點投身傳道員行列;已在Loikow堂區服務了三年的Agatha則期望與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的鄉村兒童分享知識和信仰。培育中心院長Sr. Bibiana當年更是在父母反對下偷偷離家出走,走兩天的山路到位於Mobye 的教友傳道計劃中心,為的是完成服務貧窮人這心願,「我的願望很簡單,只是希望能服務教會,為最貧窮的人做一些微小的事情」。縱然願望看似簡單微小,若非信念和意志頑強,真的難以想像外表溫文爾雅的修女會違反父母意思做出這「反叛」行為。

徘徊在生死邊緣

滿腔熱誠和滿懷信德不代表無往而不利,她們與普通人一樣,遭遇過不少挫折和困難。地理上,由於東枝教區幅員廣大,不少村落位置偏僻,傳道員雖居住在某一鄉村,卻要前往附近村落探訪,而所謂附近的村落,往往要陡步走上大半天路程才可到達。若遇上天雨路滑,上落崎嶇不平的山路時,更是險象環生。好幾位傳道員都表示,她們就曾在下雨後上山落山時不知摔跤了多少次,另一位則說她與同伴過河時差點被突然暴漲的河水沖走,回想起來猶有餘悸,幸好最後都安然無恙。

由於要深入村落,不少傳道員都曾患上虐疾,但由於缺乏藥物和適當護理,有些一病便持續多月,有些更受疾病纏身多年,久不久便病發。事實上,這幾乎是每位入村服務的傳道員難以逃避的經驗,過去,更有八位傳道員因患虐疾趕不及治理而病逝,可見入村服務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除了天然險境和疾病外,山區傳道員要面對的另一困難是艱苦的生活。她們最初參加這計劃時已知道要與村民一起生活,故已有心理準備要過清貧的生活,而且,她們深知不少村民也生活窮困,未必時常有多餘的食物可分施給她們。然而,傳道員入村是抱著甘苦與共的心態,不帶備金錢只帶備一些藥物照顧病人。除非在堂區或學校服務,她們一般都期望村民能提供簡單的食物。然而,有時卻事與願違。一位傳道員分享說,在她服務的某鄉村,曾遇過一些不愉快的經驗,村民期望傳道員照顧病者及兒童,但當傳道員生病,或再而三希望村民給予一些食物時,他們卻置之不理,令她很傷心,很強挫敗感,心灰意冷。這時候她只好安慰自己,作天主的僕人,耶穌的追隨者,必須堅持下去。

緬甸是佛教國家,不少鄉村人口以佛教徒為主,其中不少對傳道員都很友善,但亦有些對基督徒持敵視態度。Sr. Bibiana分享了她在平朗村的兩年經驗,這村莊是一個佛教徒為主的小鎮,教會不能在那裡建聖堂,而傳道員所住和用作聚會的小屋曾遭兩次小型炸彈襲擊,又遇過有人持刀進入屋內對峙,幸好沒有人受傷,但這些經驗己令人害怕擔心,她和同伴都不敢早晚外出。

祈禱給予力量面對一切困難

傳道員另一常遇的困難是言語不通,東枝教區內住了多個少數民族,不同村落說著不同的方言,所以入村初期不少傳道員都遇上語言障礙,要花時間學習方言,與他們溝通,瞭解村民的需要。此外,在教導小孩時又要面對孩子不專心學習或四周環境嘈雜的問題,村內新教友對很多教會教導都不理解,要花很長時間解釋。其中一位傳道員Vincentiate分享說,當她遇上這些困難時,她亦曾傷心落淚,加上沒有人分享更倍感孤單,她只好勸自己耐心一點,多體諒小孩和村民,並祈禱求天主賜予力量。Jeromena則說她會以主教派遣她作傳道員的說話勉勵自己,即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要氣餒,要用心祈禱。Sr. Bibiana更強調,「祈禱給予力量面對一切困難」。

作為基督徒固然知道祈禱的重要性,但面對實實在在的困難時,實踐起來可不容易。然而,大部份的傳道員就是因著這份信德和服務貧窮者的使命感,把困難交托給上主,透過祈禱把困難一一克服過來。

其實,雖然她們在生活中曾遇上大小不一的難題,但她們卻異口同聲說很喜歡在鄉村服務的日子,在鄉村傳道是喜多於憂的,特別是當遇到友善的村民,貧窮的他們仍慷慨地給予傳道員一點糧食;與大部份是佛教徒的村民能和諧共處,在聖誕節時更一起唱歌報佳音;與小孩一起祈禱、學習和分享信仰等...凡此種種都令她們的傳道生涯充滿喜樂,令她們更渴望與人分享信仰和發自信仰的這份愛。

以行動見證福音,祈禱與倫理生活結合

聽罷幾位教友傳道員和修女的分享,我深深感到他們的強烈使命感和信德,不得不令人欽佩。坐在面前的再不只是幾位年輕的女孩,而是勇敢而堅毅的基督傳訊者和見證人,將福音的喜訊以行動在貧困的鄉民中見證出來,特別在幫助鄉村小童成長和學習和照顧病人方面;她們都能將信仰化為行動,將祈禱所賦予的力量散發出來,將信仰的寶庫與他人分享。這正是教友傳道員計劃和傳道女修會的宗旨:以服務和見證傳福音,令人在精神及物質上得到發展,過有尊嚴的生活。這亦令我明白到這計劃的座佑銘「划到深處」(路5:4)的深層意義,即是以服務和見證方式在佛教徒和無信仰者中間傳揚福音精神,深入使命。

我們五人雖然與這些年青傳道人員相處不足兩周,但一致公認她們的學習態度認真又誠懇,我心想這與她們渴望與人分享的心不無關係。不論學習、分享、遊戲、看電影、唱歌跳舞等,她們無不全心投入,實在令人動容。年輕的她們尚有漫長的人生道路要走,仍有很多東西要學習,但她們的人生經驗絕不簡單,值得生活在香港、習慣了城市生活、視物質為理所當然的我們學習,特別是願意分享,願意捨棄一切服務他人的做人態度,以及將基督的愛帶給最貧困和被忽略的人的決心。從她們的臉上,我看到了耶穌的面容!

(註:教友傳道員計劃最初由東枝教區的Fr. Sotero和Fr. Matthias構思(現時兩人已成為主教),他們留意到東枝教區(Taunggyi Diocese,現時已分為Taunggyi和Loikaw兩個教區)幅員遼闊,司鐸和修女未必能深入每一處,因而想到招募年青人作為傳信者,深入村莊接觸和服務村民。自1987年起,他們招募年青人成立使徒團體,並於1988年取名zetaman,有派遣宗徒的涵意,第一批傳信者亦是十二人,其後每年數目遞增,至1996年有180人。其中,部份傳道員要求主教為zetaman成立修道團體,終身奉獻。主教考慮後,從三十多位申請者中揀選了七位成立團體,就這樣,Sr. Bibiana成為第一批zetaman sisters之一,將於今年十月五日矢發永願。)

轉載自《公教報》(2005年9月11日)

在緬甸的生活經驗中的新體驗!

在八月一班教友參加傳信會的緬甸信仰生活體驗團,為緬甸東枝總教區(Archdiocese of Taunggyi)的褔傳小姊妹(Zetaman)進行了短期進修課程,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及活動去教授英文、普通話、電腦文字處理、祈禱、聖經及衛生護理知識。以下是他們的一些感受及分享:

在東枝最後一天的臨別派對上,我曾對大家說,這是一次寶貴而難忘的經驗;對我來說,這次緬甸之旅亦是一次靈性之旅。過去,我將個人避靜視為與天主一起去旅行,今次去緬甸則感到是一次集體靈修,是與天主同行的旅程。無論在課堂上分享或私下傾談,當我們分享天主對自己的召叫、使命、家庭和生活時,我都深深感到zetaman的強烈使命感和信德,令人感動,亦令人欽佩。她們雖然年輕,但其服務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行程中令我不斷反思自己的召叫和使命。

此外,我感到在當地所接觸到的每一個人都很純真、樸素和友善,我們在東枝與zetaman相處了十天,已建立了一定的關係,所以,我回港後仍很掛念他們呢!(閱讀他們託第二團帶回來的信件是另一次喜悅)在東枝,雖然我們有任務在身,要準備每天的課程,但學員們的投入和熱愛學習的精神,令我壓力大減,讓我可以坦誠和自如地與他們分享信仰,分享知識,實在是天主的祝福和帶領;就像我跟學員們分享耶肋米亞先知的召叫時,指天主召叫我們傳福音,會觸摸我們的口,將話放進我們的口中,作祂的和平工具;我自己就親身體驗了這說話的含意和力量。

這次旅程另一點令我感受深刻的是我們五位體驗團成員的合作和默契。我們利用自己的長處,跟當地人分享知識。事前互不相識且做事作風南轅北轍的我們,卻能合作無間,互相配合和補足。我很珍惜彼此間的互信、互助和互諒,讓我體會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我們日間教學,夜間相聚祈禱、分享,除了檢討當天課程和準備翌日課程外,更分享了一些個人信仰經驗和感受,我很欣賞彼此的坦誠分享,每位團友的獨特個性讓我從每一個人身上都學到一些東西。這是一次很愉快和很特別的與主相遇的經驗。 (阮美賢)

記得起行前曾經擔心過行程的安全,及後想起一部曾經看過的記錄片後信心便增強起來。記錄片是講述阿富汗人民因為貧窮及戰爭折滕,早己忘記了那時曾經笑過。一群小丑醫生不怕危險從意大利遠赴阿富汗為當地的小孩帶來一點點歡樂,為阿富汗帶來了歡欣。在緬甸教會短短兩星期的生活體驗親身體會到福傳小姊妹是何等的勇敢,信德是如何地深。福傳小姊妹們深知到村落服務會遇到不少困難。她們只是提著一個手抱小包,便冒著生命危險到陌生的地方,心裡充滿熱誠,盼望著成為上主的工具,基督的勇兵。我們心裡不禁地說她們是不折不扣的聖人。 (黃彥斌,丁靜)

短短十多天的生活體驗,在培育中心的每處,無論在課堂裡、在分享時、在歌唱中、或在梯間的相遇,Zetaman的臉上總展現著笑容,這些如孩子般的笑容充滿了喜悅、熱誠、渴望、信德和愛。我難以忘記這些笑容,因為它使我想起耶穌說:『讓孩子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谷 10:14) (廖鎮洲)

當地修女稱我們為老師,實際上,她們才是福傳者的典範。這旅程教我如何活出基督。 (潘恩榮)

感謝天主在奇妙的安排下,讓我可以參與今次緬甸生活體驗,使我有機會接觸純樸的緬甸人、享受天然蔬果、呼吸清新的空氣、觀賞天空的繁星,也讓我看到極嚴重貧富懸殊、人民對生活的無奈、疾病和惡劣的衞生環境、無形的禁忌等等…,縱然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她仍在上主的祝福和保守中。 (曾麗珊)

物質生活雖貪乏,但在一張張純真喜悅的笑臉中,我看到上主美妙的化工,聖神的護祐,基督的同行。「你們找什麼?」「你們來看看吧女!」 (若1:38-39)(劉幗碧)

在一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 如何傳揚基督福音是我一直存在的疑問。我在今次緬甸之行終於找到答案,更親身感受到主是無處不在的威能。 (李鳳葵)

「主恩滿溢」是我對整個緬甸之旅的深切體會。全賴主的恩典我們才能順利完成旅程,並從中學習彼此擔待,不斷皈依。在這片「與世隔絕」的國土中,看到上主如何親自培育保存這群與我們既遠且近的弟兄姊妹。在相聚中感受到普世教會手足之情。盼願你也來接觸這些弟兄姊妹的精神面貌。 (王美琪)

轉載自2005年9月號《傳信路》

(修訂於 07-0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