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2004年柬埔寨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你們開。」(路11:9-10)

這是七月廿五日主日的福音,也是我們在柬埔寨參與第一個感恩聖祭中的讀經。我們一行八人因著不同的理由,參與了「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舉辦為期十天的「柬埔寨信仰生活體驗團」。在柬埔寨的第一個晚上,我們分享了參加這個信仰生活體驗團的原因,我們由不同的途徑得知是次活動──有的很久之前已認識「傳信會」,並一直留意所辦的活動、有的因認識「傳信會」的成員,在她們的鼓勵下,來看看教會在海外的傳教工作、也有的感到天主召喚他們投身傳教工作,故希望透過是次體驗去辨識天主的旨意。我們的動機各有不同,但都與福音內容不謀而合,我們參加是次體驗團,正正就是在”求”、在”找”、在”敲”。

抵達柬埔寨首天,我們先到”Killing Field”參觀。這地方是當年赤柬殺害異己的刑場及埋屍的地方。那裏有一座以受害者骸骨砌成的十多米高的紀念塔和多個又大又深的泥坑。那些泥坑就是埋葬屍體的地方,現已長滿青草,但仍叫人看了不寒而慄,心情沉重。”Killing Field”和我們翌日所參觀的種族屠殺博物館(Tuol Sleng)也將赤柬的高壓管治展露在我們眼前。當中不少無辜者被虐待、被處死,使我們不禁想起主耶穌因著我們的罪惡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罪惡所帶來的痛苦與死亡實在十分巨大和恐怖。至今,柬埔寨所受的歷史創傷仍在人民的生活中有跡可尋。雖然如此,來自教會及其他援助團體的努力卻使我們在這個國家見到一絲的希望。

柬埔寨的「垃圾山」

我們參觀的援助計劃主要是有關醫療、教育和脫貧。貧窮的兒童、孤兒及染上愛滋病的兒童更是主要的服務對象。我們由「日本平信徒運動」(Japanese Lay Missionaries Movement)的成員Meyuki引領下與生活在垃圾堆填區、以拾荒維生的兒童一起上課,亦親身到他們賴以為生的「垃圾山」走了一趙。那裏除有刺鼻的惡臭、成千上萬的蒼蠅、還有一大群拾荒者。當運載垃圾的貨車一到,拾荒者便如見寶藏一般,蜂擁而上。他們除在垃圾堆中撿拾可循環再用的廢物外,還有人售賣生果和小吃。為我們香港人是人間地獄的「垃圾山」,卻是那些拾荒者賴以維生的命脈,生活環境惡劣。另一邊廂,在小小的教室內,我們見到數十個兒童積極學習,老師熱心教學。他們讓我們在貧苦中看見喜樂和希望;就如我們其中一位成員的分享,在垃圾堆填區,花依然燦爛盛放,天主的慈愛依然臨在。

除居住在垃圾堆填區的兒童外,我們也探訪了由「瑪利諾修會」所辦的收容受感染愛滋病兒童的孤兒院及”Little Folk”學校。學校內約有千多名孤兒,這些孤兒都是健康的,但他們的父母都因感染愛滋病而去世。除「瑪利諾修會」外,我們也到訪「仁愛傳教會」的”Home of Peace”及”Home of Love”。她們也是收留和照顧患愛滋病兒童和孤兒,還有一些是因身體有嚴重缺陷而遭遺棄的兒童。在整個生活體驗中,我們接觸最多的是孤兒和病童,他們雖受著殘酷現實的折磨,但仍堅強地為生存而掙扎,充滿善樂,笑面迎人。我們滿以為我們的探訪能帶給這些兒童喜樂,事實卻相反,是這些笑臉迎人、天真熱情的兒童帶給我們喜樂和安慰。

除照顧和教育孤兒和病童,脫貧是另一些援助計劃的主要目標。我們參觀了由「耶穌會」建立的一所職業訓練學校,為誤踏地雷而變成傷殘的青年人提供職業訓練,並為他們製作輪椅及三輪車代步,希望這些青年能有一技之長,自力更新。

另外,隸屬「宗座外方傳教會」的新人類計劃(New Humanity)教導及協助農民改善耕種及畜牧技術,亦為婦女及殘疾兒童提供基礎教育、謀生技能訓練,如手工藝製作,機構的職員更為訓練中心內製成的工藝品尋找海外市場,望使訓練中心的工人能以售賣他們親手製作的工藝品來維持生計,得到合理工資,免得商業機構從中取利,剝削工人。負責接待我們的職員表示希望在不久將來,柬埔寨人能接管這個計劃,脫離外國的援助,使柬埔寨人民能享受他們親手勞動的成果。可是,目前仍有不少困難,由於戰亂及愛滋病,柬埔寨人口架構出現斷層。人口中的主要成份是老人和兒童,不少處於壯年的成年人都死於戰亂及愛滋病,故此,要找有學歷和經驗的柬埔寨人來接手管理是項計劃,實在不易。再加上貪污情況普遍,使人擔心計劃由當地人接手後會變質,跟計劃原來的目標背道而馳。唯有為柬埔寨人民多祈禱,望上主引領他們邁向更好的未來。

另外,我們到過金邊附近的旁金省(Kampong Chang)參觀由柬埔寨政府管理的孤兒院、痲瘋診療所及醫院。雖然設備簡陋,職員如院長和醫生都盡力為自己的人民服務。由於在金邊所參觀的計劃全都是天主教會所籌辦的,在旁金省所參觀的計劃則是由政府所管理的,不其然地將兩者作出比較,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分別,分別只在於教會的服務裏有一群充滿熱忱的傳教士,他們的面容都流露著一份慈愛和喜樂,他們服務孤兒、病人、婦女、傷殘人士,不只是一份、一種服務,還是一份見證。他們身體力行,以自己的生命證明天主慈愛的臨在。

在行程將近結束時,我們能與正在柬埔寨服務的香港傳教士用膳及分享感受。他們包括黃文英姊妹(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教友傳教士,1996年起)、雷韻詩姊妹(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教友傳教士,2004年起)、葉鳳明姊妹(曾為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教友傳教士,1996年至2001年,現於柬埔寨生活,在一間服務愛滋病病人的機構工作)及盧伯榮修士(香港教區修士)。他們都認為要適應外國的生活實在不容易,氣候、語言、文化、社會習俗都是一項接一項的挑戰。雖然如此,他們都感到當傳教士是天主的召叫。在傳教生活中體驗到天主的眷顧,與天主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實在是一份生活的見證。如黃文英姊妹,就像母親般照顧她的學生,遇上學生患重病,要選擇適當的醫院和應付昂貴的醫療費用,這便使她費索思量。葉鳳明姊妹也分享在照顧愛滋病的病人時,對方不但沒有感謝,還向她謾罵,實在難受。但這亦使她更明白耶穌基督對人的愛。這令人想起德訓篇2:5「因為金銀應在火裏鍛鍊,天主喜悅的人,也應在謙卑的火爐中鍛鍊。」以傳教士的生活為主作證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又是一份叫人感動和信服的見證。黃文英姊妹讓我們看到她對學生的愛;葉鳳明姊妹讓我們見到她對柬埔寨的愛。「愛」使她們流露真摯和喜悅的笑容,使我們在她們身上感受到天主的慈愛。

最後,十天的柬埔寨信仰生活體驗團也是以感恩祭作結,實在十分感謝天主和替我們安排行程的盧伯榮修士、黃文英姊妹及葉鳳明姊妹。以感恩祭開始及結束十天的行程,為一位基督徒確具特殊意義,彷彿提醒我們,在整個行程裏,天主與我們同在。另外,亦感謝天主讓我們「得」到、「找」著我們心中所想要的一份,雖不完全清晰,但各人都若有所得。有的感到這是一個機會整理一些生活經驗,有的覺得如度過了十天的退省,重新得到生活的力量,有的感到已得到天主的啟示,確定未來的去向,也有意為柬埔寨這國家做些事情。總之,心有所「得」,感謝天主!

(轉載《公教報》)

(修訂於 27-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