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以愛和慈悲精神回應天主的召叫:專訪兩位教友傳教士

從柬埔寨回來,與天主教教友傳信會的朋友一起探訪了在當地服務的兩位香港教友傳教士黃文英和彭家怡,以及她們服務的學校、殘障人士康復中心、艇戶和堂區等。聽到她們的信仰和經驗分享,看到她們在工作地方與同工和服務對象的密切關係,體驗到她們簡單但豐盛的生活,這一切讓我感受到她們是耶穌基督的真追隨者。兩位教友傳教士在不同時間開始服務,亦專注不同性質的服務和不同對象,但兩位都是以信靠上主的心和愛的行動回應天主的愛和呼召。

今年是教會的慈悲禧年。最近參加了美國神學家舒拉達教授的講座,他從慷慨、信靠上主和同理心三方面闡釋慈悲的意義;亦指出要擁抱慈悲,必須與基督相遇、在生活中見證慈悲及活出修和精神。聽畢講座,再想到與兩位傳教士的對話,不期然讓我想到,她們不正是擁有這慈悲美德,活出這慈悲精神嗎?

追隨耶穌基督關懷貧窮弱小者可以透過很多方式,例如探訪貧窮和病患者、為貧困者提供服務、與弱勢社群一起爭取公義等等。而兩位教友傳教士則不約而同選擇離開家鄉,遠赴外地在貧窮地區與當地人同行,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當地人、訓練當地人及與當地人合作,希望可以出一分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以行動見證基督的愛人精神。對她們來說,

到柬埔寨服務是最好、最直接的生活見證和傳福音方式。

協助當地人活得有尊嚴

其中一位教友傳教士黃文英(Lucia),早在二十年前已開始在海外服務。她甘願放下香港的教書工作和安穩生活,遠赴柬埔寨,服務貧窮地區的兄弟姊妹,希望透過教育為人民帶來希望。二十年前的柬埔寨政局仍然不穩,經歷了赤柬血腥統治,知識分子被無情屠殺,不少人民被饑荒、勞役、疾病或迫害等蹂躪,直至九十年代末赤柬正式解體,社會漸趨穩定,柬埔寨人民終於從惡夢中醒過來。然而,柬埔寨仍要面對不少社會問題,如貧富懸殊、基礎設施不足、健康衛生和人民缺乏知識水平等,不少志願組織努力協助柬埔寨重建。其中,米蘭外方傳教會看到當地人民的需要,成立了「新人類」項目,透過教育和為殘障人士提供康復服務,希望協助當地人活得有尊嚴,肯定他們作為人的價值,而黃文英早期一直在此計劃服務,主要是從事教育工作。

從香港到柬埔寨,從任教大學到小學甚至幼稚園,從前線教師到師資培訓,黃文英在過去二十年經歷了不少變化。經歷了不同的崗位和環境,黃文英坦言對各種服務都很喜歡,但她較鍾愛教學,特別是教小朋友,原因並非小孩活潑可愛(雖然他們確實是),而是她深信基礎教育的重要。她笑言,一個人一生要學的重要價值在幼稚園時已學會。的確,小孩的可塑性甚高,而且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和持開放的學習態度,是學習關愛、責任感、尊重等價值的重要階段。現時,Lucia主要在耶穌會的沙勿略學校從事幼師培訓,她希望除了向當地老師傳授知識外,亦可與當地老師分享教學方法和技巧。探訪Lucia的其中一天,筆者目睹她在樹下為一群幼兒教師舉辦工作坊,並示範教具,大家相當投入。

回想從早前在「新人類」項目的幼兒教育發展經驗,Lucia感到當時是學習期,以便裝備她現時做得更好。她做的是開荒工作,需要入村在不同的學校培訓老師和協助構想適合小孩學習的教材和教具。她指出,如果沒有從前的經驗,現在的工作也不會較得心應手。「天主對人的安排是很奇妙的,有其特別意思,故必須信賴和交託。」她相信這是天主的上智安排和預先裝備自己,然後才派遣她為祂工作。

Lucia又以一輛在黑夜中行駛的車比喻自己與天主的關係和信仰生活。她說「信仰旅程就像一輛車在黑夜的雪地中行駛,只看到前面幾米,即使是這樣,亦要仰賴上主繼續向前行,因為只有這樣才可看到多一點,可以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而她深信多年的海外傳教生活亦是這樣慢慢往前走,她相信只要全心信賴天主,上主自會帶領她。 

發掘和培養服務對象的能力

另一位任職業治療師的教友傳教士彭家怡,則在「新人類」項目的康復中心服務,大家都暱稱她彭彭。筆者與幾位教友在彭彭的帶領下,探訪了其中一間她服務的中心,接觸了一些能力較弱的小孩和行動不便的青年,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家庭背景和接受的訓練,亦與小朋友玩耍和吃午飯。彭彭指出,她與其他同工都不強調服務對象的弱點,反而是培訓他們在所身處的環境中獨立生活,發揮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訓練服務對象之餘,她亦探訪他們的家庭和訓練當地的工作人員,希望透過發掘和提高這些小孩和青年的能力,讓他們肯定自已,懂得照顧自己,這需要家人的合作,讓他們明白復康概念。

由於在服務過程中需要接觸很多人,令較內向的彭彭學習與不同人相處。「幸好遇到的都是有心助人的人,故與同工們都能保持良好關係,甚至密切關係。」她分享了一個令她感動的經驗,有關一位同工向她訴說了在赤柬執政期間自己和家人被迫害的經驗,這同工說時顯得很輕鬆,後來彭彭得知其實是反映了同工對自己的信任,因為對柬埔寨人來說,告訴別人有關自己的悲痛過去是難以啟齒的。就是這種人際關係令彭彭動容,分享時她亦不禁熱淚盈眶。

彭彭表示,她慶幸自己能夠運用十多年的職業治療師經驗服務柬埔寨人民,不過環境轉變了亦要她作出調適。筆者當日所見,彭彭運用了她的專長,即場將兩部由別人捐出的輪椅改裝,務求讓一對行動不便的兄弟,能舒適地坐在椅上移動。筆者看見兄弟倆試坐輪椅的開心模樣也很感動,為他們感高興。

經過了兩年的服務經驗,彭彭反思到,生活上每個人都有限制,在不熟悉的環境,她有時亦感到行動不便;只是有些人天生或後天因素令他們行動不便,能力與一般人不同,但他們亦應受別人尊重,活得有尊嚴。但有時候,看到服務對象的困難處境亦令彭彭感無能為由,她本人就經歷過三位人士的離去。幸好,她有信仰支持,知道人死不是如燈滅。

生活在另一國度,不像繁忙的都市生活,反而讓彭彭多了時間獨處,接觸大自然,讓她更能感受到祈禱生活與工作的密切關係。「默想雖看似簡單,其實很豐富。在大自然中祈禱,感到愈簡單愈看見天主。在貧窮、匱乏中看到人的生命力,更強烈地感受到天主的臨在。」這是彭彭經驗之談。

完成兩年多的服務,彭彭在三月份會返港工作。她坦言會很掛念服務的小孩和同工,但她承諾會在假期返回柬埔寨,以短期方式繼續服務當地人民,延續海外福傳使命。

與弱小者同行

教友傳教士明白到自己所做的都是為天主而做,是回應天主的愛。她們明白到,能改變大環境很有限,事實上不少地方仍長期處於貧窮狀態。但她們不看輕自己的貢獻,她們願意臨在於當地人民當中,陪伴有需要的人,與弱小者同行,盡一分力為柬埔寨人民帶來希望,特別是為兒童。她們的委身實在讓我感動和敬佩,我從她們身上看到耶穌的慈悲臉容,而她們必定是從服務的兒童和青年身上認出耶穌。

其實,不論在海外或香港,我們亦可本著傳教士的精神,發揚基督的愛。只要我們在基督的轉化下,對人仍有感覺,對弱小者不再漠不關心,不把欺凌和壓迫視若無睹,對不正常狀況視作理所當然,則可表達基督慈悲的精神。

阮美賢

(修訂於 28-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