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雙城記42 2021傳信路

假期中,重訪鹽田梓,踱步鹽田上,仰望聖約瑟小堂,回想傳教士來華歷程;鹽田梓的聖若瑟神父,是聖言會首批 以傳教士身份,派到中國傳教的神父,他抵達香港後, 在小西貢服務兩年,期間學會了客家話,兩年後轉到山東省,福傳工作 30年, 1908年 1月28日,他因服侍傷寒病人而受感染 ,病死於山東濟寧;2003年 10月5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將神父列入聖品,以表揚和紀念,他在中國傳教的貢獻。

現代航空交通方便、快捷 及安全,網絡通訊覆蓋全球,令我淡忘傳教士在福傳路上的艱辛,他們萬水千山,不辭勞苦,離鄉別井,來華傳播福音;聖若瑟神父更在小西貢學習客家話,改穿漢服,努力融入社群;而我在奈羅畢,未能以東非話 (Kiwahili) 為教學語言,日常生活,亦主要用英語溝通…… 神父在山東照顧傷寒病人,因而受感染,病死山東,為主奉獻一生; 回想在疫情中,自己曾一度惶恐,害怕自己確診病毒,害怕自己「客死異鄉」, 不禁 為自己的小信德 而慚愧!

在新一段的傳信路上,我應該如何 承傳來華傳教士的福傳薪火?

鹽田是一個好提示,傳教士應該是地鹽,為世界增添人情味;回到奈羅畢,嘗試多用東非話與人溝通;對學生的身心靈,亦要多加一分關注,他們來自貧民區,由於,衛生設施欠佳,居住環境惡劣,難以遵守防疫守則,縱然,他們是高風險群組,但貧民區居民的境況,往往被社會忽略,猶記得疫情中,不時有貧民區的居民,叩門求助,修女們和我便購買大量uga麵粉(肯亞人主要食糧),每一次叩門,我們都送出一包;經濟下滑,失業人口增加,貧民區居民擔心生計,甚於確診病毒,因此,他們抗拒接受疫情……  新學年的首要工作,應該為學生預備靈修練習,舒緩他們心中的壓力,勸勉他們不要因為無能力防疫抗疫,就對疫症掉以輕心,並與他們分享全球防疫抗疫的資訊,讓他們放眼世界,反思自己的處境,引發他們思考改善方法,與學生從今天開始,「修直」明天的道路! 假期將快結束,是飛返內羅畢的時候,回港期間,經歷第四波疫情,限聚令由四人,再減至二人,踏入12月,宗教活動大部份亦停止,感恩我仍可參加明供聖體;凝望著聖體反思,檢測自己的身心靈,祈求天主賜我智慧、平安與健康,在疫情中,開展2021傳信路!

(寫於2020/12/29,刊於公教報2021.01.15)

(修訂於 29-0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