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輕談淺話傳教情

兩名香港天主教徒回應天主的召叫,放下安穩的工作,收拾行裝準備前往發展中國家傳教,實踐傳信事工。

即將前往亞洲國家柬埔寨與非洲國家肯尼亞的兩名信徒,是雷韻詩和陳倩盈。她們是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的成員,到異鄉服務期限預計兩年。雷韻詩首次擔任傳教士,預訂六月廿九日出發;陳倩盈曾在柬埔寨服務三年多,這次轉往肯尼亞服務。

「過去幾年不停進修、旅行,不停追求,最後我發覺信仰才可豐富我的生活。」原本當護士的雷韻詩,六年前在一次信仰活動,認識傳信會當時的會長何愛珠,啟發她到異地傳教的念頭。「我那時才知香港教區有派人到落後地區傳教。」她說。

從認識傳信會至當上傳教士,雷韻詩內心經歷不少掙扎。「我不太擔心適應環境、文化等問題,最放不下是家人,尤其是我的爸爸,怕他沒人照顧。」但最終也放下了心頭掛慮。「父親是教友,從前甚少返聖堂。兩年前我到柬埔寨作短期視察回來後,他由最初反對我前往變為支持,又與我一起望彌撒,使我更放心。」她在柬埔寨將接替另一傳教士黃文英的工作,在教區大學生宿舍出任副舍監。

第二次出國傳教的陳倩盈,曾任教師。這次她選擇到另一片陌生的國土傳教服務,表示過去的傳教經驗,為她這次旅程打下強心針。回想過去在柬埔寨的傳教生活,她表示開始傳教的數月,深切體會到語言障礙引發的不便。陳氏說:「傳教士來自世界各地,英語是彼此溝通的共通語言。然而文化和理解差異,很容易造成誤會。」

傳教士可用英語溝通,但與對當地人溝通,還是用金邊語好。陳氏說:「有位神父曾對我說,傳教士要努力學好當地語言,獲取別人接受。我在柬埔寨首年因不諳金邊語,十分無助,但慢慢我發覺,行動有時比言語重要。」她指出對尊重不同信仰和文化,是傳教時不可忽視的。「柬埔寨是佛教國家,當地教區舉行慶祝儀式,也會邀請僧侶到場祝福。」

至於首次傳教的雷韻詩,亦指出她對傳教工作的看法。「傳教未必是只用聖經,我覺得身教很重要,讓人們從傳教士身上感受到關懷、正義、平安……正如有神父說,聖神會有不同的工作。傳教士要持開放態度,接受可能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文化。」

《公教報》(2004年7月4日)

(修訂於 07-0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