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海外交流 – 訪星馬教友傳教組織

去年十月週年大會通過幹事會名單,然後幹事會議決分工,我在猶疑中承諾擔任會長之職。我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開始會長之工作,並於本年農曆新年期間接受兩位外籍神父邀請同往星馬教會。愛爾蘭籍的馬修神父和加拿大籍的蘇孟仁神父,均已於中國大陸的大學教授英語多年。因為他們熱心關注中國,所以他們於春節假期到馬來西亞和星加坡探訪當地的教友、教友組織、主教和神父,鼓勵教友到中國做各類服務。他們期望我扮演活生生的樣本,與教友分享作為平信徒的我到海外服務的經驗。此趟星馬之行可說是我擔任傳信會會長的「入職課程」–鞏固我對海外福傳的瞭解,加強我的海外福傳使命感,並讓我肯定傳信會工作的重點。

鞏固我對海外福傳的瞭解–首先,透過聆聽兩位神父對當地教友的講解、整理我的福傳經驗和回應別人的提問,我更清楚海外福傳的目標不是擴展教會的領域或增加教友的人數,重要的是傳揚天主愛的國度,讓人有尊嚴地生活。傳揚天國的最主要的途徑是我們生活的見証。馬神父表示他不能以神父身份在中國內地公開講道,他只能以他的待人處事態度傳福音,明白行動比說話困難,故更領略平信徒以生活見証傳福的挑戰。

其次,常有人向經傳信會出外的教友傳教士詢問:「為何不留在香港服務本地教會而到別處呢?」我們也於馬來西亞遇到類似的問題,有一位兄弟認為他的地方仍需教友協助向外教人宣揚基督和培育教友,遲些才是派遣教友傳教士往外地服務的適當時候。他的觀點使我們記起宗徒們沒有待耶路撒冷全體人民信仰基督後才把福音傳至其他地方,否則我們今日未必有幸成為基督徒了﹗做教友傳教士是天主的召叫,我不期望人人到海外,但期望香港教會的兄弟姊妹知道有此召叫,讓自己對天主開放。

此外,海外福傳是一種雙程的交往,傳教士不但付出,也有收穫。每次當星馬的教友問我做傳教士的得失時,我均再次肯定非洲的兄弟姊妹載歌載舞地參加禮儀,提升了我對慶祝生命的意識。同時,教友傳教士的離去不是香港教會的損失,她們的經驗能 富香港教會的經驗,例如:曾探訪她們和當地教會的教友常有積極的體會。

加強我對海外福傳的使命感和投入感–傳信會的口號是「投身是一種奉獻,奉獻是另一種投身」。無論我們的才能或境況怎樣,只要我們認同海外福傳,皆可為海外福傳有所貢獻。例如:六十多歲的馬神父和五十多歲蘇神父在中國大陸服務了十多年後,為了促進中國人道工作的發展,他們開始一個名為「字和道」的組織 ,打算扮演橋樑角色讓有心人到中國服務。一位女士也借出其單位作星加坡的福傳組織Universal Missions的會址 。此外,雖然Universal Missions的會長正於泰國做教友傳教士,其他幹事卻積極主動在星加坡籌劃各項福傳培育活動。在星加坡,我亦遇到一位美籍女老師,她申請了停薪留職,休假一年,正在中國教中小學生英語會話。雖然我自愧能力不足當傳信會的會長,但上述兄弟姊妹對海外福傳的熱誠卻鼓 我藉會長之職為海外福傳而努力。

讓我肯定傳信會工作的重點–沒有人推廣培育,哪會有人考慮做教友傳教士?星加坡的Universal Missions重視海外福傳意識的培育,體驗考察團乃每年培育的重點項目。兩位神父也鼓勵教友到他們服務的地方看看或組團到其他地方體驗考察。今年傳信會的培育系列包括兩個體驗考察團,參加者不單在培育日聽和講,也有機會實際體會傳教士所處地方的情況和生活。我也記起我選擇做教友傳教士的過程,因為傳信會舉辦和宣傳活動,所以我得知海外福傳的使命。此次星馬之行提醒我要用心與其他幹事計劃培育的活動,體驗考查團乃重點的項目。

在中國大陸服務的兩位神父、星加坡的Universal Missions的兄弟姊妹和在香港的我們均不約而同肯定培育海外福傳意識的重要。雖然蘇神父不是傳信會的顧問,但因他對海外福傳的熱忱,他也給予我意見,直接或間接鼓勵了我要更努力去接觸堂區教友、青年人、甚至神職人員,使他們支持海外福傳–基督徒的使命。

當了會長已數月,我感謝幹事們自發主動的服務,使傳信會工作順利進行,也多謝馬神父和蘇神父的邀請參與星馬之行,更感激天主藉此行加強我做傳信會會長的方向感、使命感和信心﹗

轉載自2001年第2期 《傳信路》

(修訂於 10-12-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