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通治姊妹花

回港放假少不免跟朋友相聚,看見朋友的一對寶貝女兒,讓我想起遠在南蘇丹通治鎮的慧慧和迪迪。

這對通治姊妹花,是去年我在聖柏姬達學校任教的學習速成班的學生。十二歲的迪迪是妹妹,讀第一班(即小一和小二),十三歲的慧慧是家姐,讀第二班(即小三和小四),我是她當時的班主任。 家姐性格內向,帶點傻氣,溫柔體貼; 妹妹則活潑好動,冰雪聰明,讀書成績很好。

她們來自極貧困戶,跟媽媽、哥哥馬利、和幼弟住在我們學校附近,沒上過學,靠哥哥在家教她們簡單英文和數學。修女見她們乖巧有禮,便遊說哥哥讓她們上學,雖然她們年紀太大無法入讀小一,但學習速成班正是為超齡女孩而辦的,修女知道她們的困境,容許她們先付大概一美元註冊費然後入讀。她們非常珍惜上學的機會,慧慧雖然不太聰明,但熱愛學習從不缺課,迪迪天資聰穎,開學不久便能掌握學習,在班裡名列前茅。

直到年底大考前,修女告訴學生必須在考試前繳交學費,目的是鼓勵有能力的家庭繳學費,沒能力的也量力繳部分學費,為免她們把”免費“看成理所當然。大考當天,平時充滿陽光的慧慧和迪迪,臉上烏雲密佈,說哥哥不讓她們考試,因為沒錢交學費。我極力鼓勵她們先考試,學費方面容後商量,但她們堅持不應考離開。大考完畢,我家訪期望挽留這對姊妹在校讀書,但始終無法說服哥哥馬利。馬利幾年前中學畢業,英文說得不錯,本以為他明白教育的重要,唯一要解決的是學費問題,但話說下來,才發現問題不單單在於錢:

1)除了無法負擔學費,原來馬利有感尊嚴受損。馬利說,新來的修女要他讓妹妹上學,吃學校提供的營養午餐,她們身體瘦弱,肯定是家裡不夠吃。馬利這個年輕一家之主,聽修女的話後,覺得尊嚴被践踏了。我嘗試解釋修女絕無冒犯之意,只是關心孩子,可惜固執的馬利堅拒讓妹妹重回校園。後來我跟其他老師說起這事,他們說在南蘇丹,明示或暗示別人不夠吃是非常敏感的,不但沒禮貌,還會被看成侮辱,是不能說出口的事實。想不到修女隨口說的話,竟讓馬克暴怒,受傷極深。

2)其次,中學畢業的馬利並不完全相信教育。馬利雖然中學畢業,卻無法找到糊口的工作,雨季天天辛勞耕種,還是無法餵飽家人。既然讀書無法養家,又要花錢,不如不讀,尤其女生。

我多番游說不得要領,唯有不時家訪察看需要,發現情況每况愈下,今年馬利更長時間在外,留下媽媽和弟妹在通治,家裡沒糧,雨季未到無法播種,兩姊妹唯有每天拿著竹籃外出找食物,採能吃的葉和草回家煮,看著令人心痛。其實整個通治鎮都在面對糧食危機,今年因烏克蘭戰爭令糧荒加劇,世界糧食組織又縮減預算,雖然我們暫時仍能供應免費午餐給所有師生,但情況越發嚴峻,至於其他貧窮鄰居,能做的,極其量是買些乾糧探訪他們,無法餵飽所有人。

面對通治鎮當下現狀,感到無力。但家訪慧慧和迪迪時,看見她們笑著面對飢餓,依然陽光,心生慚愧,心裡不期然哼著:“仍然相信,這裡會有希望“。

主啊!請增加我的信德(路17:5),服侍時有袮的智慧,懂得敏感他人的敏感,“為一切人,成為一切。”(格前九22)

(刊於公教報 2022.10.16)

(修訂於 26-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