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恩榮:柬埔寨信仰生活體驗後記
天氣漸熱,短袖T恤都要拿出來穿著了。一件白色印上柬埔寨地圖的T恤著實令人難忘。這是去年聖誕節期間到金邊信仰生活體驗時在吳哥窟買下的紀念品。今天穿著它站在聖堂每周海報前閱讀聖言特別有一股「出去」的感動,我們要傳揚主的福音到地極去。
傳教工作自成信徒以來都沒有花甚麼心思去細想。一直以來都是抱著「先做好自己吧!」這心態。要不,就只有隨善會大夥人跟大隊式的去舉辦一下有關的活動。但談到懷著委身的心去傳達福音喜訊就真是較少有的了。
旅程的開始
甫踏出機場,但見人頭湧湧,細小的機場接機處擠滿了人。維修建築的圍板及塵土飛揚的馬路,完全吻合自己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印象。我們一夥人放下行裝就在外邊等候我們的傳教士朋友接機。不多久陳倩盈(Stephanie)出現了。這趟可真不同,這位傳教士只是T恤牛仔褲小巧個子的中國女孩。全然跟自己印象中傳教士穿著長袍的外籍人士不一樣。她就是我們由香港差遣來的其中一位平信徒傳教士。
隨即她領我們眾人到香格里拉,一所坐落泥濘路上的小旅店。雖不是甚麼大酒店(跟香港的香格里拉酒店有天淵之別),但畢竟在周遭落後貧瘠的環境下,能有這清潔兼有空調的地方作居停已是極難得了。
最大得著
說到是次信仰生活體驗團最大的得著便是能從新再鞏固作為基督徒的使命,認清傳教工作是每一個基督徒的迫切工作。湊巧臨出發前參加了一個聖誕聚會,主題談到「聖誕不是聖誕,除非發生在你心,在你心靈深處,真正的聖誕才開始- – – – – -」。心懷這個思想到達金邊市,接觸委身教會事奉的傳教士,再撫心自問自己又能承擔些甚麼。我又能憑藉甚麼去令到這個聖誕變得意義重大?基督降世這大喜的訊息實需要我們去傳達至每一個人。
躺著聽彌撒
後來幾天有幸入住當地天主堂內的宿舍。沒有空調,木板床再加上蚊帳很是特別。一天大清早,彌撒早開,由於我的房間就在聚會廳的後面,神父的每句說話及當地信徒的祈禱與詩歌十分響亮,文字內容由於是金邊話故未能明白。躺在蚊帳內聽彌撒真有點像躲在天父背後不敢走出來傳教的感覺。想真一下在香港逢主日參加彌撒早習已為常,當中或過後我們又有否作出積極的行動去配合天父的美意呢?無論如何躺著聽彌撒這一幕確是不能磨滅的經歷。
傳教士的足印
在了解當地傳教士的實質工作內容後,方感到福傳工作並不簡單。傳教士懷抱著的是一份拓荒者的心,雖則足印千萬但亦要準備見不到明顯的成績。傳教工作的成果固然不能以日或月來計算,更要準備熬上多年的時間方見少許果效。我們的傳教士在當地社會政治不利的環境下只能將傳教工作溶和在當地生活之中。有的在社區?當服務工作,有的在大學授課。福音的傳達便當能在潛移默化底下慢慢滋長。
鄉間的福傳工作
在鄉間見到傳教士參與幼兒的教育以至復康醫療的工作。窮鄉僻壤交通不便,再加上人力物力皆有限,能夠服務到的民眾不算多。但見各傳教士那份默默耕耘的精神委實感動。至此方體會到什麼叫愛主愛人的實踐。驟眼看來他們眾傳教士跟義務工作者沒有多大分別,但細看背後支持他們那份來自天父的力量便明白他們無時無刻皆能發散出福音精神。
我們的祝禱
每晚體驗團的弟兄姊妹都會分享一下及為在當地以不同方式進行福傳工作的神職或非神職傳教士祈禱。其中大家最關切的是他們在動盪政權底下的安全。在言談中我們理解到我們的傳教士都是勇敢的基督門徒,追求的是天國的生命。臨離開前一晚,我們聚在一起唱「我們都是蒲公英」,內裡說到「堅信內心意志,懷著理想不怕在他鄉作客,遠渡重洋- – – – – -」。 如此我意會到「傳佈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呵!」羅馬書 (10:15)金句所述的讚美了。 最後願我們作為尚未上路的一員能在個人崗位裡積極開拓,能做多少便做多少吧。
轉載自2002年4月號 《傳信路》
王愛明:一顆美的心
認識傳信會有兩年多的時間,有空亦會參與她們幹事會主持每兩月一次的培育日聚會;為瞭解有關教友傳教的使命、平信徒被派遣參加海外福傳事工、傳教士的工作和生活分享,是挺有意義的。
剛過去的聖誕及新年享有十多天的假期,正好讓我參加傳信會舉辦為期八天的「柬埔寨信仰生活體驗之旅」。八天的行程安排得很妥當、充實和豐富;靈修與娛樂兼備,並有建設性的慈善和探訪活動。我們拜訪了仁愛會、在愛滋兒童病院當了一天看顧工作、參觀了香港兩名傳教士在當地工作的機構,如文英姊妹在金邊大學教書的地方、倩盈姊妹在宗座外方傳教會「新人類計劃」入村工作的情況等等,是非常有益和務實的體驗。
看到她們在有限的資源中去發揮一己之長和潛能,服務當地的人民;對她們擁有一顆美的心、堅毅的意志,是由衷的欣羨。此刻,我更想起「微笑行動」、「奧比斯」和「無國界醫生」,他們都犧牲自己的享受和時間,願意為別人謀求幸福,造就別人更豐盛的生命。播種仁愛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啊!
餘下來的日子,我們暢遊了當地的名勝「吳哥窟」,享用了地道的美食和價廉物美的工藝品。收獲頗豐呢!
轉載自2002年4月號 《傳信路》
李世潔:體驗 – 服務
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服務日,心情很興奮,但又怕自己有心無力。我自問不能般,又不能抬,粗重的工作無本事做,究竟能幫手做什麼呢?當天,再次回到Chom Chau,再次見到那批愛滋病病人,他們真是很開心,有些還主動與我們談話,可惜我不知他們說什麼。陳倩盈帶領我們上二樓,那是愛滋病小朋友的地方,有些在地上玩耍,有些睡在床上,有些正哭著等飲奶。有位義工把一名男嬰交給我餵奶,該男嬰很瘦弱,我以為他只有兩或三個月大,後來才知道他接近一歲了。由於脾臟有問題,故需特別照顧。他的手腳都長滿一粒粒的類似濕疹的小點,很可憐,他終於喝完了一整瓶的奶,我很開心,若他不喝完,我怕他不夠飽呢!
那些小朋友各有特色,有個像「收買佬」,把屬於自己的物件或食物放在一個袋裏,無論去到那裏,那個袋都跟他一起。另外一個瘦弱得似隻小猴子,很小器,經常要抱,不許其他人侵佔。另一位較年長的團友對這班小朋友特別關懷和愛護,經常掛念著這班小朋友,當然,我們全團人都很關懷這批很脆弱的小生命。照顧小朋友後,我去廚房協助一些瑣碎工作。男團友也有他們的工作,各人各盡所能,而小團友也盡力和落力與小朋友玩。
午膳時,我們與一對澳洲籍的義工夫婦談話,感覺到這中心真是嚴重缺乏人手,希望能有多些義工投身就理想不過。在我們離開中心時,有一名病人離開這世界了,一位法國女傳教士把他送去醫院。我很慨嘆生命是這麼短暫,身體健康是何等的重要,我不知道下次再回來時,那位男嬰仍存在嗎?我可以再次餵奶給他嗎?無人知道。服務日令我感受多,覺得人生是很無奈的,無論如何,我深深祝福每一位病人,以及每一位在該中心服務的修女及義工,各人都很偉大呢!
轉載自2002年4月號 《傳信路》
盧婉婷:三種愛情故事…
除了瞭解教友傳教士的服務,我也喜歡聽他們成為傳教士的故事—有一見鍾情的,有初遇無情的,亦有日久生情的。
一見鍾情
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唐修女愉快地與我們談她當傳教士的故事。她生於印度,有一次她見到仁愛會修女在她的家鄉服務,她便立志:「我不參加本地的修會,我要到加德滿都參加仁愛傳教修女會。」她首次遇到仁愛傳教女修會,就決志參加仁愛修女會做個到海外服務的傳教修女。她曾到多個國家服務,懂數種語言,最近被派到柬埔寨的暹粒與三位修女開始一個新的團體,並服務當地的人民。
初遇無情
雖然柯修女與唐修女一同於暹粒做開荒牛,但她的故事卻與唐修女的完全相反。當她首次見到仁愛會的修女時,她對她們完全沒有好感,看不順眼她們赤腳的習慣,心想一定不會加入她們的修會,但在接觸她們的修會後,她改變了看法並成為了仁愛會的一份子。
在與傳教士的初次接觸中,唐修女和柯修女均有強烈的喜歡或不喜歡的第一印象,其他的傳教士又有其他類型的故事。
日久生情
巴西的教友傳教士莉嘉表示她原來是冷淡的教友,有一次神父叫她教慕道班, 另一位教友表示她沒有能力做,她卻偏要做到最好,於是她加強了其信仰,並積極參與教會的服務,最後參加了一個意大利的教友傳教團體,以海外福傳作她的終身使命,現協助發展「新人類計劃」的婦女工作。
阿根庭的教友傳教士吉斯表示他做教友傳教士是一個「過程」(process)。他原於堂區服務,後來他參與的範圍越來越廣,最後到加拿大參加一個教友傳教士組織,現負責「新人類計劃」的日間康復中心。
來看看吧!
雖然每位傳教士被召作海外傳教士的過程很獨特,但他們均曾有機會接觸傳教士或認識海外福傳組織,這鼓勵我繼續在香港教區推廣海外福傳,使更多教友能聽到和回應海外福傳的召叫。各位兄弟姊妹:來看看吧!
轉載自2002年4月號 《傳信路》
相片集
(修訂於 07-0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