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驀然回首又經年

在柬埔寨服務七年,有幸參加了六次耶穌會的周年退省。今次為我們提供靈修指導的吉瑞拉神父Fr Erik John J. Gerilla, SJ出生於菲律賓,2013年晉鐸後不久便一直在東帝汶工作,並將於2024年一月出任東帝汶區會長。由於今學年結束後我便會終止服務,這次退省就是我最後一次了。八天的靜默祈禱,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反思這些年的得著。

四節反省主題的第一節是召叫與服事。我慶幸當初回應了海外傳教的召叫,這幾年讓我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價值。原來當人遠離了熟識的環境和生活模式,不再是忙於工作後繼續忙於作樂,這才可騰空自己去聆聽天主的聲音。當我以為來此的任務是要向柬埔寨人傳揚福音,到頭來才發現原來是在服務過程中讓福音更切實地融入自己的生活。

筆者(左二)與參與退省的耶穌會士,正中是提供靈修指導的吉瑞拉神父。

第二節的主題是陪伴與張力。那天我一個人在吃早餐時,退省中心飼養的一條黑狗怯生生地走近,我心裏說:「對不起,我沒有食物給你。」牠望著我,在我身旁坐下。我心裏繼續說:「對不起,我也不會跟你玩。」牠看了我幾眼後便靜靜地躺下來。我忽然想到了柬埔寨人。這裏的確有很多人需要物質援助,但就算我沒供應物質,又因語言隔閡未能深入溝通,至少我的陪伴也可讓他們覺得自己並不孤單。記得第一年在磅湛服務,每星期有兩個晚上在村裏的學生中心和堂區宿舍渡過。雖然我為學生預備的視藝課未能引起太大興趣,令我覺得自己無所作為;但如今回想起來,當時所擔當同行者的角色尤為顯著。而那一年我們面對的最大張力,就是柬埔寨一些令我們難以認同的現況,例如教育體制的腐敗,引致學生失去求學的動力。這張力在一定程度上驅使我們後來轉移到耶穌會學校,為培植優質教育出一分力。

第三節是協作與展望。在耶穌會學校工作的最初兩、三年,因為班數少,學校管理比較簡單,當時的校監也很主動跟我們分享學校的情況,諮詢我們的意見。那讓我們感到自己是團隊的一份子,樂於投入發展這個共同的使命。但隨著學校班級增多,事務變得繁瑣,換來的校監不太在乎我們的協作關係。慢慢地我只專注於自己的學生,以及完成一些不時被交派下來的任務。中學部對發展視藝科不感興趣,我便著眼於小學,能成功栽培一、兩位有興趣和信心接手任教的老師,這總算是給視藝教育的發展撒下了種子。 最後一節是相愛與感恩。我在柬埔寨見證了不少實踐「彼此相愛」的例子,最大的觸動還是來自里奇兄弟捨身的經歷,去年十月曾在本欄分享。那常提醒我問自己:我對柬埔寨人愛得足夠嗎?更基本的是,我對身邊的人愛得足夠嗎?我知道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感謝天主把我帶到柬埔寨來參與祂的事工,修補我和祂之間因無暇親近而產生的裂縫。離開柬埔寨後,我知道不用多想,正如祂對若蘇厄說的:「因為你無論到哪裏,上主你的天主必與你同在。」(蘇1:9)

筆者、張茹(左一、右一)與兩位接手任教視藝科的小學老師。

(刊於公教報2023.12.17)

(修訂於 16-1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