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DIY,是態度,也是生存

留港賣書分享時,談及在南蘇丹通治鎮,許多學校不供應檯凳給學生上課,有教友建議我們教當地人DIY自製木傢俱,反正樹木多得是。感謝教友的建議,其實慈幼會在瓦烏市有辦VTC職業訓練學校,教學生木工及其他技能,但通治鎮比較偏遠,缺乏技術和材料,全鎮就一兩個木工,有天然樹木不代表有木材。我們能隨時購入現成木板和木條等建材,是香港物流業的功勞。

在香港及其他已發展國家,許多人因疫情關係,過去幾年減少外出,造就了YouTube自學風氣,除了家家有大廚外,還興起了DIY熱潮,多得市場上各式各樣的DIY工具和現成材料包,令自製傢俱、蠟燭、皮革、衣服、手袋、肥皂、護膚品等等,變成可能。在香港看來簡單的DIY,在南蘇丹卻是個大難題。

記得早在2019年,在南蘇丹嘗試推行布衛生巾計劃,教當地婦女縫紉布衛生巾,卻因無法在國內購買棉質布和防水物料,最後要從香港和埃塞俄比亞入口合適物料到南蘇丹,增加製造成本及影響期可持續性

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時,為了防疫教當地婦女縫製口罩,也因為買不到適合物料,只能製造防禦力低的小學雞布口罩。

在香港,DIY是一個概念,一種態度,在配套充足下的個人選擇。

在南蘇丹,DIY是生存。

南蘇丹有的,是原材料和人力。要糧食,必須自己耕種;要居住,必須斬草製磚,建草頂泥磚屋;要煮食,必須先斬柴後生火。在香港,野外BBQ買炭生火是情趣;在南蘇丹,燒柴生火是生活,木炭要省著用,因為製炭過程複雜,無法自家製,而要花錢買。我有幸見證修女跟鄰居合作,利用為建校而砍下的樹木製炭。猛男鄰居先堀一個淺坑,用砍下的

幼長木做軌道,把砍下的大塊木頭推在軌道上,再以槓桿原理把木頭逐寸推往坑上,有序地堆成大圓型基地,再往上堆木頭至一個人的高度,然後把整個木堆用草覆蓋,再蓋上泥土,在早前堀的坑裏點火,把坑上的木堆燒上好幾天,木就燒成炭了,最後,從底部把木炭耙出來,非常壯觀。目睹整個過程後,深感每一粒炭,也留著鄰居的血和汗。

我在想,
若果我們看到每事物的原材料,而不是現成品或材料包;
若果我們看到每事物的演變過程,和當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
可能,我們就不捨得浪費了。
願袮受讚頌。

(刊於公教報2023.04.23)

(修訂於 3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