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天主與我們同在

早前有幸被邀請分享海外傳教經歷,配合主辦單位當天的聖言誦讀Lectio Divina經文:「看,有位貞女要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厄瑪奴耳。」(依7:14)。

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瑪1:23)。這不正正道出天主教教友傳教士的使命嗎?

天主派遣聖子耶穌降生成人,臨在人間,與我們「同在」,還承諾與我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終結。」(瑪28:20)

海外傳教士的使命,就是帶著信仰,帶著耶穌,融入服侍的團體,成為當地人的一分子。帶著耶穌的愛與當地人「同在」,就是見證耶穌基督臨在於他們中間

我在印度加爾各答和非洲埃塞俄比亞服務的這些日子裡,對「同在」的體會很深,特別是在服侍上失意的時候。在印度,當我做不來手上的工作、或做好了卻沒有成效,或有成效但被逼中斷;在埃塞俄比亞的索馬里沙漠,當我看見神父和修女默默耕耘多年,卻因著政治和實際環境因素,看不見成果,居民仍然生活在極度貧窮中;當我無能為力,什麼也不能作,唯一能做的,只是陪伴,懷著愛與當地人「同在」時,耶穌說,「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路10:41-42)

人往往為了追求效率,為了提高ROI,越能幹,越要幹;工作做得越好,越專注於工作,反而把最重要的「人」,忘記了。

聖德蘭修女常說,我們做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工作中傾注多少愛;重要的是,把耶穌的愛,帶到受苦者當中,與他們同在。

感謝主,靠著工作上的失意,反思「同在」,回到服侍的初心。

想起一位美國神父說關於「同在」的故事。神父說,美國華盛頓仁愛傳教修女會的病患之家,有一位脾氣非常壞的男病人,不但常常說髒話,吐口水,還詛咒人,詛咒神。神父說,在院舍工作的工人和阿姨都很怕他,不敢走近他,只有修女們願意服侍他。有一天,神父收到修女的緊急電話,說這病人的病情惡化不久於人世,希望臨終領洗,於是神父立刻趕到院舍,為病人準備洗禮。施洗前神父問病人為何突然希望信主洗禮,他說,得病後心裡充滿怨恨,一直無法釋懷,多年來,他不是一個好病人,他憤怒厭世,仇恨天主,遷怒修女,除了咒罵修女,有氣力時甚至對修女動粗,但修女沒有趕他離開,仍然仁慈對待他,不但給他基本吃的穿的,而且永遠帶著笑容,用心照顧他,在床邊陪伴他。他說,希望離世前,可以像修女們一樣喜樂。

感謝聖德蘭修女提醒,我們能做的不是大事,而是心懷大愛做小事。福傳最重要的,是帶著耶穌的愛,與他們「同在』,至於他們洗禮與否,是天主聖神的工作,我們不要搶來做,也做不來,我們只是撒種者,收成在於天主。

除了福傳中的「同在』,我們有重視日常生活中的「同在」嗎?

有父母為了給孩子一個五星級的家,不斷努力加班工作,卻錯過了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日子;有子女為了孝敬父母,請父母到最豪華的餐廳吃晚飯,卻總是忙著回覆電郵或whatsapp,少有跟父母閒話家常;有夫婦辛勞工作,為了增進感情放假旅行,卻把精力放在手裡的購物清單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跟親人在一起時,軀殼雖在,心靈也同在嗎?

天主願意與我們天天在一起,但我們願意嗎? 我們參加彌撒時,有專注於天主聖言,還是心不在焉?我們禱告時,心裡除了自己的願望,有預留空間給天主嗎?

厄瑪奴耳。願天主與我們同在。

(修訂於 07-0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