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是直接的奉獻
奉獻是另一種投身
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是一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海外服務的教友組織。本會於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六位教友回應基督的召叫到非洲及亞洲服務。
支持我們

亂世中,成為天主的和平使者

早前靈修時讀羅馬書,讀到聖保祿勸勉羅馬人應彼此相愛,以善報惡,『逼害你們的,要祝福;只可祝福,不可詛咒。應與喜樂的一同喜樂,與哭泣的一同哭泣。』(羅12:14-15),心裡隱隱作痛。去年底才停火的埃塞俄比亞北部內戰,估計死了六十萬人;俄烏戰爭死了三十三萬人,仍然在戰鬥;蘇丹今年四月起內戰持續,死亡過萬;以巴新一輪衝突才一個多月,死亡已過萬。戰火中,父母眼巴巴看著孩子被炸,年幼孩子目睹父母被殺,他們能夠不詛咒、不報仇嗎?

記得2021年,南蘇丹通治東部發生軍民衝突,死了許多無辜平民和軍人,我們的學生詹姆士的外甥亦不幸遇害。詹姆士告訴我這噩耗時,要我為他外甥的亡靈及家人祈禱,但不要報仇。詹姆士說,他在種族仇殺的枷鎖中長大,從小父輩就要他認住部族敵人的臉,長大後要為族報仇。他長大了,沒忘記那張臉,但亦不會報仇,因為他知道不對,而且沒用,只是惡性循環。我當時非常感動。詹姆士只是一個中學生,肯定怒恨殺死他外甥的軍人,但居然能夠放下報仇的心,願意明白可恨的軍人,也是結構性的罪裡面的受害者,願意由自己開始,停止冤冤相報的孽。一個詹姆士的改變,對於他的族群、他的國家、甚至世界,是微不足道,但起碼,詹姆士的世界改變了,而且正在激發周圍的人,包括我。

詹姆士

唯有掙脫仇恨的枷鎖,才能得著真自由,得著真和平。

我有幸於今年十月底,參加了美國天主教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副教授Dr. Maryann Cusimano Love在港的分享會。Dr. Love分享了各地衝突中的和平建設工作,她強調建設和平並非始於戰後,而是始於戰時,而最重要的和平建設者,並不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而是每天生活在衝突中的普通人 – 他們當中有神父、修女;有老師、醫護;有學生、家庭主婦;更多是曾經的衝突中受害者,經歷創傷後,決心成為和平建設者。

記得在電影《人神之間》裡,九位在阿爾及利亞隱修的熙篤會會士,本來過着平靜的生活,祈禱、勞作、贈醫施藥,為當地穆斯林貧民服務,與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可惜因為政府腐敗、激進主義擴展、修院受到死亡威脅,但院長拒絶接受腐敗政府的援助,更不願離開村民。修士們經祈禱後,決定堅持信仰召喚,與村民同在,最後七名修士被激進者擄走並殺害。有人可能認為他們應武裝對抗,或離開保命,但他們經自由辨別後決定留下,與當地人在一起,與哭泣的一同哭泣。

在支離破碎的世界中,我們可能什麼也不能作,但我們能夠成為天主的和平使者,與受苦者同行。

一起為世界和平祈禱。

(刊於公教報2023.12.03)

(修訂於 07-12-2023)